林正盛讓紐約觀眾透過七部電影認識台灣女性

中央社中央社 2008-02-17 00:08

 

 

(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六日專電)紐約的「經典電影資料館」從十五日到二十一日放映七部林正盛執導的劇情片。林正盛說,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在探討兩性關係,而且傾向於更同情女性的處境。紐約的觀眾可以透過回顧林正盛過去十幾年的作品,來認識台灣女性。

在「林正盛導演電影回顧展」首映會之前,林正盛接受中央社專訪,談他拍片的心路歷程、台灣社會變遷、歐美觀眾對於他的作品的迴響,以及如何鼓勵和扶植這個文化產業。

「春花夢露」、「美麗在唱歌」、「放浪」、「天馬茶房」、「愛你愛我」、「魯賓遜漂流記」及「月光下我記得」,是林正盛在一九九二年到二零零四年不同主題與風格的作品。

他說,「春花夢露」是舊時代的故事,「美麗在唱歌」的女主角則是處於女性經濟能獨立而且社會更包容的社會。「愛你愛我」觸及的是社會邊緣人的悲喜。「月光下我記得」裡除了提出母女間對立與和解的關係,也討論女性被壓抑及自我壓抑。他希望處理的是人生,而非戲劇。

紐約「經典電影資料館」十五日晚間首映會放映「春花夢露」,觀眾都不是華人。由放映會後的討論,顯示出非華人觀眾對台灣女性在家庭及社會地位的好奇。

林正盛說,去年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在美國緬因州舉行他執導電影的回顧展,有許多婦女觀眾,她們也針對不同時代及不同社會層面的台灣女性,提出很多問題。

紐約的華人不少,一週的影展預期也會吸引華人觀眾。林正盛說,二零零六年及二零零七年,他的電影曾在舊金山與波士頓放映。華人觀眾看影片中女性的角色,常常勾起更複雜的情緒。

電影生涯是從拍攝記錄片開始的林正盛,在創作了七部劇情片之後,又執導了兩部記錄片。二月二十六日在台北的今日數位影城將首映他執導的「我們的孩子」。另外,他也與公共電視合作,拍攝一部記錄蘭嶼行舟者接觸現代化經驗的影片。

他說,拍攝記錄片是直接到生活的現場。他希望能讓自己在創作劇情片多年之後放空,重新學到東西。台灣近年來記錄片的製作相當蓬勃。林正盛推崇公共電視的「紀錄觀點」頻道成功地扮演推手的角色。

他表示,影像創作是未來世界的主流,因為它有與觀眾立即溝通的特點。此外,電腦時代讓影像創作更容易有呈現的管道。

不過,他還是強調電影院的放映仍是最有影響力的。在台灣從事電影事業很艱困,但是,仍有許多年輕人前仆後繼嘗試進入。

林正盛指出,台灣電影院的產值並未滑落,但是,本土電影在院線呈現的比例卻非常有限,以至於在台灣看台灣電影的比例只佔百分之一點二,香港及歐洲片大約佔百分之十,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好萊塢影片。

他表示,解嚴之後的台灣是發展最快且最多元的華人社會。台灣在電影事業的發展上也有長處,如果能結合台灣的創意、香港的技術及中國大陸的市場與演員,華語電影仍大有可為。

從南韓發展影像創作的經驗來看,林正盛強調,影像創作應獲得更多的鼓勵與扶植。電影事業不僅是娛樂事業,而是在經濟發展及文化傳播上有多重意義的文化產業。9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