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Robert Schumann)

 

 

出生:德國
年代:
1810~1856
定位:浪漫樂派的健將,他是革新者、 批評家、鼓吹新事物的運動家。

音樂家素描:

一、出身:
1.舒曼,十九世紀德國浪漫樂派的領導人物,他從小就顯露出在音樂、詩歌、戲劇等多方面的才華,1830年正式開始音樂家的生涯。
2. 由於急於求成而在練琴時傷了手指,便轉而從事音樂創作和評論。1834年創辦「新音樂雜誌」,對於扭轉當時僵化的音樂氣氛、促進浪漫藝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3. 舒曼的父親是書商,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他從小就對文學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浪漫時期的作家尚?保羅(Jean Paul)對他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後來這種文學性就反映在他的音樂中
4. 舒曼是浪漫樂派的健將,也是革新者、批評家、鼓吹新事物的運動家。他也是堅決反對古典樂派的先驅,早期的作品幾乎摒棄了所有的舊形式,直到後期才在妻子克拉拉的影響下,重拾傳統的交響曲與四重奏創作形式。
5. 舒曼在1834年創立了「新音樂雜誌」,他的目的是要提供一個公開的園地,為音樂界褒善貶惡,並創立了「大衛同盟」,以此同盟的成員作為「新音樂雜誌」的評論員。經過舒曼的評論,蕭邦、蓋德、布拉姆斯等人都成名了,而舒伯特、孟德爾頌也得到他極高的評價。
6. 舒曼的文章讓世人認識了貝多芬後期的樂曲的價值,喚醒樂迷對舒伯特的興趣,並且在十九世紀的巴哈復興風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二、音樂特色:
1. 舒曼擅長將浪漫派文學的精神與音樂作緊密的結合,作品表情豐富細緻,以鋼琴曲及藝術歌曲為主。
2. 舒曼認為音樂的氣氛、色調暗示與聯想,比寫作工整的奏鳴曲、輪旋曲或賦格還重要,因此他主張:「內容與思想造就了形式,而非形式造就內容與思想」。
3. 舒曼認為音樂的目的在於反映心靈的狀態,從這個觀念發展而得的結果就是:短短數語就能抵得過長篇大論,甚至表達得更多。
4. 舒曼的音樂總是帶著詭譎善變的氣質、萬花筒般的結構與強烈的主觀意識,再加上他對舊有形式的摒棄,使得保守的音樂人士對舒曼展開強烈的攻訐,連帶地導致舒曼的作品極少被演出,這種情況在音樂史上是相當罕見的。
5. 舒曼的思想非常敏感,任何的音樂都能在他的心靈留下震動的痕跡,過度的敏感使舒曼的腦中充滿著光怪陸離的幻想,可是他的身心卻無法承受這樣的折磨,終於導致他心力交瘁。
6. 身兼樂評家的舒曼很能理解其他作曲家的觀念,並對大眾解釋說明,但是當時能夠理解舒曼作品的人卻不多,因為他所寫的都是自傳性的音樂,任何事物都會影響他,舒曼藉著獨立思考將外在的影響表達在音樂之中,這種極端個人化的音樂的確是難以理解,不過這也正是浪漫主義的本色。
7. 舒曼本人往往對自己的音樂也不甚了解,有些作品甚至是在接近恍惚的狀況下寫成的,舒曼習慣先編曲,之後再賦予標題,他的所有作品幾乎都是寫成後才命名。而所謂的名稱也只是讓聽眾對作曲家的情感有線索可循,他並不希望聽眾將曲名當作樂曲故事的指南。
8. 舒曼最早是以創作鋼琴曲起家,他的鋼琴曲大多是由小品集結而成的,除了少數的作品之外,舒曼的鋼琴曲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樂念。他的鋼琴曲需要高難度的技巧,但是卻不像李斯特的鋼琴曲那樣具備炫技的成分,相反地,舒曼的鋼琴音樂絕無賣弄之嫌,他極力反對為炫燿而創作。

三、重要作品

1. 舒曼的鋼琴作品「蝴蝶」「狂歡節」「交響練習曲」「幻想曲集」「兒時情景」等,帶有新穎獨特的風格,也因此帶領了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發展。
2. 和克拉拉結為連理,堪稱樂壇的美談,更為舒曼帶來許多的創作靈感。著名的作品還有歌曲集「詩人之戀」「女人的愛情和生活」、四部交響曲、以及「小調鋼琴協奏曲」「曼弗雷德序曲」等。
3. 過去音樂的創作形式對舒曼而言,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他認為音樂的氣氛、色調暗示與聯想,比寫作工整的奏鳴曲、輪旋曲或賦格重要。舒曼所創作的「間奏曲」「阿拉貝斯克」「大衛同盟」「兒時情景」等樂曲其實都是經過串連的幻想曲,這一類的小曲集,就是打破常規的做法。

【更多資料請見e-classical網站一生的古典音樂計畫--「古典音樂名人堂」「你不可不知道的名曲」